「廢青」設計師 賦予垃圾新生命

休閒

發布時間: 2016/01/11 14:12

分享:

分享:

攝影師請張瑋晉拿着作品和材料放上身,包括頭上的舊電飯煲,他十分配合地擺出儍氣表情和笑容。「我經常(把作品)平價賣給人,不覺得蝕底,開心就好。」(相片來源:經濟日報資料室)

何時開始,香港出現一種新人類叫「廢青」?沒有穩定收入,生活頹廢,通常學歷一般。樓,當然是買不起的──嘲弄者把廢青貶為社會失敗者。

不過,張瑋晉(Kevin)笑嘻嘻自認廢青。

我是廢青,很貼切啊!

表面看,他確符合「廢青」條件:中學會考除了美術取A,最好的中文是D,其他全E;餐搵餐食,買樓,有排未得。

他其實是廢物升級再造設計師(Upcycling Product Designer),把塑膠糧油桶變為喇叭、車胎變做燈、電飯煲化身為單車響鈴…………。

我是靠垃圾維生的青年,還不是廢青?

長方體白色塑膠桶落在張瑋晉手中,變為喇叭boombottle;廢棄的傘骨經過打磨後按長短排布,鑲嵌在回收的紅酒箱木板上,就成了一件八音俱全的小樂器。

張瑋晉5年前投身升級再造,

和我同期(做)到現在的,一隻手數完。

09年理工大學畢業後,修讀產品設計的他,加入一間大型電子產品公司工作,一年後發現和學院學習不一樣,學院教「設計是解決問題」,但很多時候,產品設計不過是包裝,真正主導的是市場。

市場主導產品 耗大量資源

他受聘後第一項工作是畫電筒上的3條綫。

我畫了幾百個樣辦給別人選,因為市場要選,注重外觀而非實用。marketing就是要讓設計師設計一些垃圾!

他試過設計膠電筒,但那是當贈品搭配洗潔精賣的。有次因大電芯賣不出去,他受命設計外殼去包住它,即要製造一件新產品。

設計產品需要耗用很多新資源,一兩年就被扔去堆填區,為甚麼不一開始就拿丟棄的材料來做產品呢?

張瑋晉有時去回收場、環保園撿適合的垃圾為創作用料。現在網絡多了,很多人及公司主動說有廢棄物料給他。(相片來源:Kevin Cheung 張瑋晉facebook)

糧油桶改製喇叭 變成名作

公司對面是士多,有天看見店員拿着糧油桶出來,曾在公司設計喇叭的他靈機一觸,將之變為喇叭boombottle,2011年拿去手作市集賣。boombottle是他成名作,至今仍受歡迎,近期還添了個用厚公文夾造的款式audiofile。

一間牆紙公司把不要的牆紙送給他,說防水防霉輕薄且顏色漂亮,剛巧他當時買不到合意錢包,就做一個,後亦成了受歡迎的產品之一。

相片來源:經濟日報資料室

前年開始有企業、學校,屋苑等邀請他辦手作教學。另外,企業和藝術機構均有委約他用廢料做裝置,最近他就教中學生做的雕塑,正在香港科學館「海洋怒吼」展覽展出。

(產品)賣錢不是first priority(最優先),3件事(賣產品、手作教學、展覽)的目的一樣,最主要是通過一個產品去傳遞一個信息,身邊的廢物其實可以很有用。賣產品是教育的一個過程,手作教學就是這種教育的一種延伸。

從我賣給他,到他自己也可以親手做出來,影響力更大。加上展覽,圍繞的仍舊是升級再造,影響也是一樣的。

曾被嘲無本生利 無奈生氣

研發都是他一個人做。他起初租用觀塘工廈,4年前由聖雅各福群會庇護工場生產後,獲借一張枱工作。他聽過不少難聽話。

物料不用錢,很多人覺得你做upcycling是無本生利,找庇護工場工人幫你做東西,是剝削壓榨,下一句通常都是你還收這麼貴。其實有時候生產成本更高,我在環保園買膠桶,貴過買新的,無奈也很生氣。

很多人看到喇叭不會覺得是廢物利用,而是重新生產了一個喇叭,不過換了一個膠桶的形狀。

相片來源:經濟日報資料室

幸好了解升級再造的人漸多。

在零碳天地擺展,很多父母帶孩子來,解釋這是個廢棄膠桶製作的喇叭,我很欣慰。

其後他獲一著名設計雜誌的獎項,讚為明日之星。

顧客也看到產品的價值,會樂於宣傳,幫助產品接觸更多人。

產品按市場同類商品定價。

香港人不會因為產品有較高的社會價值而出錢買。

參加展覽和手作教學現是他主要收入來源。

相片來源:經濟日報資料室

張瑋晉生於小康之家,中學就讀筲箕灣慈幼中學,愛畫畫,美術最好,有A,中文D,英文物理化學生物宗教全是E。

媽媽以前會為我擔心。告訴她我的東西很好賣,她不信,寧願我找一份正式的工作。

他和家人同住。

(去年)11月CNN來工作室採訪,我受寵若驚,媽媽終於覺得我算還可以,不再嘮叨,寬心了。

CNN也採訪 成駐場設計師

他兩個月前成為聖雅各福群會賽馬會升級再造中心駐場設計師。

有自己的工作室,能交租金就是自己的目標。目前狀況不錯,可以給家用媽媽,只是買樓,還沒到這地步。

快29歲的張瑋晉,有點傻呼呼,不介意調侃自己。

相片來源:經濟日報資料室

全文刊於《經濟日報》(收費閱讀) 

標題經TOPick修改,原題為「『廢青』設計師 廢物升級再造 想傳遞信息 『垃圾可以很有用』」。